基于课堂的实验研究:多种取径齐上阵 探秘第五期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工作坊
课堂研究有哪些方式?除了关注教学设计、学习环节、师生问答这些,你还会想到哪些?来来来,让我们听听课程所的研究员们是怎么说的……
6月8日下午,应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的邀请,课程所研究员沈晓敏教授、王哲副教授作客实验室第五期工作坊,分别为大家带来了《基于联想测验的观念态度与道德教育跨文化研究》和《概念地图在化学课堂中的运用——随机实验设计的取径》两场报告。实验室执行主任肖思汉副教授主持,课程所崔允漷教授、胡惠闵教授、吴刚平教授、刘良华教授、周文叶副教授、安桂清副教授等其他院系所近百位师生参与。报告结束后,课程所老师们继续就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研讨。

▲ 现场座无虚席
?
从一个50秒的测验联想开去
沈晓敏教授在报告开始阶段,为现场师生分发了一份联想测试问卷,继而引出报告的主题“基于联想测验的观念态度与道德教育跨文化研究”,并由此向现场观众提出5个问题:何为联想与联想测验?联想结果能否反映观念态度?如何解读联想数据?用联想测验可以做什么?有哪些跨文化研究?接着通过例举德?中?日三国学生对“死亡”(death)一词的联想,以及中日道德课交流课例等详细解读联想测验法在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希望以此启迪教学方式,为课堂深度评价提供方向。

▲ 课程所研究员沈晓敏教授

▲ 德、中、日三国学生对“死亡”的联想

▲ 德、中、日三国学生联想词分类比较

▲ 德、中、日三国学生对“死亡”的联想词的类别比较
几幅概念地图让化学课变得与众不同
王哲副教授从量化研究层面作“概念地图在化学课堂中的运用-----随机实验设计的取径”报告,在阐述概念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在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类型及认知原理,从随机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概念和知识地图的学习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成绩的影响。他指出,概念图可以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但不同的类型和过程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实验方法探索这些影响机制,对课堂教学与评价都有广泛的意义。

▲ 课程所研究员王哲副教授

▲ 实验图分析

▲ 在场师生踊跃提问
群策群力共塑实验室未来
报告结束后,课程所研究员就实验室进一步的规划与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基本确定了目前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与具体策略,主要包括继续加强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国际课堂研究中心的合作;以联想测验、课例研究、实验研究三条主线共同推进实验室的建设;以课程所青年教师为主组建PI团队产出更多课堂分析SSCI论文等。接下来,实验室将具体落实相关决策,努力产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 课程所研究员们热烈研讨